珠海圣原的变与不变

来源:直销视界

  在2025年7月广州第三届新消费品牌发展大会上,珠海圣原健康产业集团凭借其在大健康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创新实践,荣获新消费“创业品牌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圣原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折射出其在消费升级浪潮中的敏锐洞察与坚守初心。

  作为一家以中医药养生为核心的直销企业,圣原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答案或许藏在其“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则中。

  一、传承与匠心

  圣原的根基,始终深扎于中华五千年养生文化之中。自2003年成立起,企业便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传递健康正能量”为使命,将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历经二十年风雨未曾动摇。

  在珠海三灶科技工业园的生产基地,每一款产品都需经历严苛的“三重门禁”:原料溯源、配方验证、生产质检。例如,九清温通、仙蓉温齐等明星产品,其配方源自中医临床专家数十年经验积累,并通过圣原设立的草本养生科技产业化公益基金支持创新。研发中心采用“配方PK制”,仅保留最优方案,确保产品既符合传统医学理论,又能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正如圣原研发人员所言:“我们不是在创造概念,而是在验证千年智慧的科学性。”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同样体现在供应链管理上。从原料的道地性审核(如中药材种植环境的监测)、国际标准的双重检测(欧盟农药残留标准与中国药监局认证),到GMP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圣原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质量控制体系。正如链接5所述:“一颗草药的诞生,需经过生物、化学、形性三项检测,如同给产品颁发‘健康通行证’。”

  不变的还有圣原的社会责任感。从“爱心进社区”“养老院公益服务”到运动康复公益计划,企业始终将健康普惠作为使命延伸。2024年数据显示,其服务网点覆盖全国超10000家,累计为数十万消费者提供免费养生咨询,将“治未病”的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服务。

二、拥抱新消费时代

  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健康需求从“治病”转向“预防”,从“粗放”变为“精准”,圣原的选择是主动破圈。在“变”的维度上,企业展现出惊人的灵活性。

  产品形态之变

  传统膏方、口服液等品类之外,圣原推出草本洗护、益生菌、沐足液等跨界产品,覆盖居家、办公、运动等多场景。例如,针对年轻人熬夜肌肤问题开发的“雅伏莲”系列,将中医“排毒养颜”理念融入护肤品,上线首年销售额破亿。这种“中医药+”模式,让养生不再局限于中老年群体,而是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渠道模式之变

  早期依赖体验店的“面对面服务”,如今升级为“线上+线下”立体网络。圣原健康商城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合作直播带货,借助KOL科普中医养生知识;线下体验店则转型为“健康生活馆”,提供体质检测、定制方案等增值服务。2024年数据显示,其线上交易占比已达65%,但CEO强调:“数字化不是取代实体,而是让服务更可及。”

营销话语之变

  过去强调“药材炮制工艺”,如今用“熬夜党救星”“轻养生神器”等网络语言拉近距离。在链接6提及的“新中式养生”趋势下,圣原推出便携式艾灸贴、草本咖啡等快消品,精准击中年轻人“朋克养生”的痛点。一位95后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喝着枸杞拿铁做艾灸,感觉自己在拯救亚健康。”

  三、在传承中重塑未来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圣原的“变”与“不变”如同太极双鱼,相生相融。不变的是对中医药文化的敬畏之心,是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变化的是拥抱时代的创新姿态,是满足新消费需求的敏捷反应。

  面向“健康中国2030”目标,圣原正酝酿更大变革:与高校共建AI辅助研发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体质;投资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推动“中国处方”全球化;开发元宇宙养生场景,让传统文化以虚拟现实形式触达新生代。正如链接4所述:“中华养生智慧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命力。”

  在颁奖典礼现场,圣原负责人说:“我们获奖不是因为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二十年来坚持做对的事——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现代人看得懂、用得上、信得过的产品。”这或许是对“新消费品牌”最好的注解:在喧嚣中守住本质,在变革中不忘来路,方能穿越周期,成就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











上一篇: 守正创新三十二载:尚赫以"全链路品控+精准公益"打造行业标杆   
下一篇: 三生夏烨:没有退路,反而更能拼出一条路

甘霖率督导组赴北京开
2月18日、19日,由国家市场监……

宝哥:网红要当得长盛
近些年,故宫博物院成了备受瞩目的“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