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极:把平凡的事干出不凡,这才是真正的“务实”

来源:无限极

  “人到中年,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算不算失败?”

  这似乎成了一道绕不开的人生考题。尤其在这个越来越强调结果的时代,似乎只有“被看见”“有影响力”才是成功。于是,我们开始焦虑,开始自我怀疑——那些没能升职加薪的年头,那些没有大转折的日子,那些在生活琐事里反复打转的时光,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虚度了人生?

  可事实是,有些价值从不属于高光时刻,它藏在我们一餐一饭的用心经营里,藏在我们陪伴他人多走一步路的选择里,也藏在我们日复一日认真坚守的岗位里。

  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活成“别人家的成功典范”,但我们可以,把一件件平凡的事,干出属于自己的不凡。

  越是小事,越能彰显能力

  我们总以为,有能力的人,应该是能运筹帷幄、解决大问题的人。可走着走着才发现,真正厉害的人,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有的人偏爱美食,做饭时讲究火候和色香味俱全,从来不会将就;在朋友圈里,他们晒的不只是菜品,还有背后的养生搭配,久而久之,成了邻里口中的“美食老饕”。

  有的人热爱国学,平时说话引经据典不是为了卖弄,而是真的沉浸其中。平仄格律、节气养生、典籍中的生活智慧,他们总是张口就来。

  还有的人,是中华养生的深度践行者。从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帮助周边人调理体质,他们用行动把兴趣做成了影响身边人的能力。

  我们可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履历,但在一件件小事上的打磨,却早已在我们身上形成独有的能力底色。

  真正的能力,并不总是解决大事的技术,它更体现在:面对日常琐碎,我们有没有处理的耐心;面对微小重复,我们有没有提升的意识;面对平凡的岗位,我们有没有做好的担当。

  越是小事,越能看见人品

  生活中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不是他讲了多少漂亮话,而是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里,他是怎么待人接物的。

  比如,一个人会不会在地铁上主动为年长者让座?这不是有人看着,而是因为他发自内心觉得应该这样做。一个人会不会耐心听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这不是想抢风头,而是因为他真正懂得尊重。再比如,一个销售人员,会不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介绍产品时不是先考虑自己要卖什么,而是先了解用户的状态;沟通承诺时也不是一味答应,而是会坦诚以待、言出必行。

  这些动作都小得不能再小,小到我们甚至不会特意去说出来。但恰恰是这些行为,构成了一个人最稳定的“人品剪影”。

  人品,从来不靠自我描述。它藏在每一次主动里,藏在每一次不计较的付出里,也藏在“别人没做的事,我来做”的那一瞬间。

  做好平凡事,才能成就“不凡事”

  我们都可能羡慕过那些一夜成名的人,羡慕他们被关注、被需要、被世界认可。也可能会焦虑自己是不是太普通了?做的事是不是太慢了?这一路走来,好像没有留下什么“高光时刻”。可如果我们真的去看那些有厚度、有影响力的成就,会发现它们几乎都源自看不见的坚持。

  你知道吗?有些非遗手艺人,做一件竹编器具从选料、刮皮、劈丝、编织到收尾,可能要花上几个星期;而做一个药香香囊,从搭配草本、浸泡、晾晒到缝制成型,要花上二十几道工序。这些工艺很慢、费事,甚至一点都不讨巧,但正是这份“不着急”的坚持,为我们保留了文化,也温养了人心。

  养生这件事,也是这样。我们都习惯了速成的节奏,希望短时间见效,立刻有回报。可真正有好状态的人,往往都走在一条“不快但稳”的路上。

  他们坚持每天喝卯时茶、打八段锦,调整饮食结构、不熬夜。春天疏肝、夏天清心、秋天润肺、冬天养肾——这些听起来只是节气更替,他们却已经这样过了很多年。没有人会为他们拍掌叫好,也没有人会时时监督,但他们照旧早起、照旧慢慢生活,身体越来越好,心也越来越稳,在看似平常的路上,走出自己的独特印记。

  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做一件又一件的平凡事。可能这些小事不会都成为焦点,甚至也不会被关注。但往往正是这些不被看见的时候,才是最该坚持的时候。

   愿我们都能用时间去养一颗沉稳的心,因为每个人认真生活的样子,本来就“不凡”。







上一篇: 金木党支部荣膺“河北省新兴领域党建示范点”   
下一篇: 三八妇乐德宸系统“青囊集”交流会成功举办

甘霖率督导组赴北京开
2月18日、19日,由国家市场监……

宝哥:网红要当得长盛
近些年,故宫博物院成了备受瞩目的“文化网……